难舍藏獒情
古人的话一针见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意思是一个人没什么喜欢,交情很难深,因为这样的人不痴情也不重情,是不可以和他做朋友的。所以人生在世要有自己的爱好,拥有爱好才能使日子妙趣横生、多姿多彩。旅游、下棋、喝酒、打牌、看书……太多太多,而我却一样不占,偏偏就对藏獒情有独钟。
獒,有别与狗。远在05年那时所在的小县城还没有见过獒,只是听过九狗出一獒,是活佛坐骑的传说,看到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对藏獒的描述体大如驴、吼声如狮,更对这个不惧狼豺虎豹青藏高原的神秘物种产生好奇与兴趣。除了书籍能了解藏獒的途径只能是上网,藏獒的网页可谓是铺天盖地,最显眼的獒园就是马俊仁的东方瑰宝园,里面好多色素纯正、体态匀称、头大嘴方的铁包金藏獒,当时对藏獒不了解,名人效应的影响下认为这就是中国最纯的獒。再加上各大媒体的报道,专家的评价,更坚定了这种看法。
后来在学习和摸索的路上慢慢了解到藏獒分四色,铁包金、*色、纯黑、白色。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版型如青海玉树型、甘肃河曲型、西藏山南型、四川红原型等。还知道了更早一届养獒者:誉为藏獒之父的王占奎、质疑长毛藏獒的苏锦标、台湾知名演员张佩华……认识了十大功藏獒,以及他们各自特点和后代。
藏獒这些方面的知识逐渐多了起来,一条优秀的獒不但要具备头版正、结构匀、尾花靓、骨量大,毛色佳外,精气神尤其重要。深邃、犀利的眼神,如狮似虎的外形,双层被毛,层次感强,脖颈毛突出,前肩两侧饰毛丰满,头风毛直立,给人凶猛威武,气吞万里如虎之感。
对藏獒有了了解之后,终于拥有了一条自己的獒,与之前养的防爆犬相比,不仅仅是外形上有区别,内在上也些差异。来到家里,这条不到一岁的硕大藏獒,显然有些陌生,低着头看看这里嗅嗅那里,不知怎样安顿这个庞然大物的我慌忙中找水盆去喂它水,噗,噗,…的响亮喝水声震撼了我,瞬间被它强劲有力的咬合折服。关进笼子里,嗷,嗷……具有穿透力、粗犷、雄厚从丹田发出的叫声,又震撼到我。心中默默道:东方神犬就是与众不同。一连几天喂她的食物,一点不动一口不吃,略显犹豫的眼神透露出它正在思念前主人,忠诚的精神使我对它起敬同时也为拒食感到担忧……之后这头獒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全部,精心为它准备食物、静静的看着它吃食、轻轻抚摸它的被毛,妙不可言。它仿佛是我面对现实社会、复杂生活的精神支撑,委屈的话向它诉说,高兴的事情与它分享,让我的生活丰富又满足……寒冷冬日半夜与我一块去跑步,一人一獒的倒影映射在昏暗冷漠的街道,似乎成了这个冬夜仅有的一丝温暖……
几年的养殖、繁育小獒,对怎样选小獒有了领悟与认知。一窝獒崽综合素质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先选耳朵大的,v字行耳朵哪个大选哪个,大耳朵预示着将来会是大脑袋。耳朵大小差不多,就选耳厚的。然后在看眼距宽的……符合这些要求未来成长为好獒的几率就大。依个人喜欢,选个子高矮看尾巴,卷的紧的身高相对小,卷的松的,个头相对大……
当然繁育好的小獒离不开好的母本,综合素质基本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嘴粗,骨量大的母本出优秀崽子的可能性就大。但是近几年国内繁育藏獒这块早已变味,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个历经沧桑磨砺的物种变了模样,眉心发毛,大毛腿、大嗉带、前刺毛、大绒毛,目光呆滞,披头散发,不会跑,不会叫,趴那不动光撒尿,推不动,抱不起,千呼万唤它不理…仿佛成了另外一个犬种。时代的日新月异似乎也促使藏獒也在“与时俱进”,归根结底的讲:与其说獒变了,不如直接讲养獒人的心变了。这些横空出世的“怪物”扰乱了市场,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以往獒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形象瞬间坍塌,大众开始嫌弃它、排斥它,曾经的美好印象赤裸裸抛开,只留下一声叹息。当然形似容易,神似难,假的东西终究真不了。古老原始的藏獒,还是会一成不变保持着它的内在气质,依然如故的传承它的独特精神和意志。
藏獒这种爱憎分明、勇往直前的品质在充满物欲的社会里凸现得那么难得,在用财富衡量人的思想、价值,挣扎与体面与地位之间的生活中,藏獒这种忠贞不二、威武不屈的个性,显得越发珍贵。牢固的铁笼关不住桀骜不驯的霸气,沉重的铁链拴不住至死不渝的忠诚,这些特征会随着时间沉积变成永恒。
藏獒精神与做人做事理念不谋而合,与獒同行,与獒精神同行,传承藏獒文化,弘扬藏獒精神,时刻提升自己,展现做人魅力。愿全体养獒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