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推枣磨”游戏,今天接着给大家介绍一项和它原理相似的古代游戏——顶竿。说到顶竿游戏,就不得不提到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清代画家华喦的《婴戏图册》了,其中有一幅描绘的就是古代儿童顶竿的场景。
清华喦《婴戏图册》
瞧,在芭蕉树掩映下的草房子前,几个儿童正在一块空地上饶有兴味地玩耍着。画面正中一儿童昂首阔步,右手胳膊肘上顶着一根细长的竹竿。画家在画面左上方题诗:“稚子夸多力,风竿臂能舞。他时一长成,应得健如虎。”“风竿臂能舞”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画家对儿童顶竿绝技的赞赏。顶竿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游戏呢?它又是怎么玩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顶竿的玩法及游戏规则顶竿是古代儿童以竹竿为玩具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非常考验游戏者的平衡能力。这种游戏的玩具很简单,只需要有一根竹竿便可以开始了。游戏时游戏者需要将竹竿放在手或肘部,并努力做到让竹竿不倾倒,谁顶得直且时间长谁就获得胜利。清代画家焦秉贞《百子团圆图册》中的蓝衣男孩将细长竹竿放在右手胳膊肘上,画面中的竹竿被顶得很直,说明他很好地掌握了平衡的方法。
清焦秉贞《百子团圆图册》
清代画家倪佃的《童子顶竿图》则描绘了两个儿童同场竞技的激烈场面。画面中最左侧的儿童用手指顶起竹竿,他对面个头高一点的儿童则用胳膊肘顶起竹竿,两个儿童很明显是在比试。从画面可以看到最左边那个儿童的竹竿已经明显地倾斜了,他正在努力地把竹竿顶直,相较之下另一个儿童玩得更成功,可以预测个头高点的儿童更有可能赢得比赛。
清倪佃《童子顶竿图》
顶竿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顶竿在现代社会得到了传承与发展,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并具有了杂技的色彩,如舞台上杂技艺人的花式顶竹竿。除此之外,还有民间艺人用鼻子顶木杆的绝技,他们所用道具虽不是竹竿,但原理是一样的,需要用身体的某个部位保持道具的平稳。他们这种精湛的技艺着实让人叹服。
杂技艺人在舞台上花式顶竹竿
民间艺人用鼻子顶木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