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十四种病的针灸疗法值得转发收藏
TUhjnbcbe - 2022/5/9 15:44:00

一头痛:女性经前头痛,头维穴点刺出血。肓俞穴用于用脑过度,肾虚冲气上逆引进头痛。太阳疼痛可针束骨,阳明头痛可针中脘,少阳头痛可侠溪,厥阴头痛可针太冲。

二眉棱骨痛:昆仑,这是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主要治疗风寒或风热外袭所致的眉棱骨痛。一侧痛取同侧,两侧都痛取双侧,先用拇指按压昆仑穴,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以活动疼痛处,按压约30—60秒钟,若疼痛减轻,再行针刺,用提捻转泻法,同时让患者继续活动眉部疼痛处,留针30分钟。一般针后即能缓解。若疼痛缓解不明显,则属胃热上攻,起针后再针解溪。

三麦粒肿:上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太阳膀胱经,下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阳明胃经,分取以下二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治疗1次即可治愈,最多不超过3次。一是肩胛区反应点。反应点是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起于皮肤,小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用三棱针点刺或者挑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出血原则是“血变而止”即点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二是足中趾趾腹,一般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原则血变而止。最好是大趾和次趾一起点刺。

四牙痛:一般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就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从经络学看,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1.翳风治疗风火牙痛。特点是遇风发作加重,遇冷减轻痛,受热加重或者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尖周炎初期。

2.内庭治疗胃火牙痛。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口渴、口臭、尿*、便秘、舌苔*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刺下关、颊车等穴。

3.太溪治疗虚火牙痛。特点是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腰酸、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但年轻人患虚火牙痛者也时有所见。一般多用双侧用补法。肾虚病人太溪穴处外观多呈凹陷,按之虚软,针后针孔也呈凹陷,越厉害,针孔凹陷的程度就越明显,时间就越长。肾气恢复了,凹陷也随着没了。

4.大杼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

5.偏历治疗各种牙痛,特别是龋齿牙痛,用其它穴位不效时,此穴往往有效。此穴位置: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阳溪穴上3寸。

一定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四种病的针灸疗法值得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