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板桥,青山如黛,绿水含烟,山花烂漫,鸟语花香。
古老的板桥在这春意盎然的景色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文化兴村方兴未艾。进入该村只见生态种植大棚羊肚菌生产基地象乌龙盘踞在大冲大畈;天蔴、茯苓种植基地成片地深藏在山冲里极具规模地展示着勃勃生机;村办文化广场开工在即。今日的板桥正以新的姿态,为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4月2日,《大别山印象》的小编慕名采访了该村,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了羊肚菌大棚,见到了该村的*支部书记张琼,此时她正在采摘羊肚茵菇,只见她双手沾满了泥土正托着一筐菇子走出大棚。当小编说明来意时,开始她有点诧异,但很快调整了心态,笑容可掬地欢迎我的到访。初次见面张琼给人印象:娇小玲珑,温柔甜美,如同邻家的乖乖女。当了解了我的采访意图后,她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般地将村里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从她的言谈中改变了我对她的印象,绝不仅仅是一个温顺的小女孩,而是干实事,有谋略的女“汉子”。
换届后的板桥村两委,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中抓了三件事,张琼如是说:
一是立足实际,选准产业,抓好种养增收入。
板桥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森林覆盖率为96%,人均占有山林面积12.75亩,位列*冈市之首。虽然早年已达到了小康标准,但没有找准产业发展门路,村民生活出现了滑坡。新上任的张琼同村两委一班人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全村种植羊肚菌10亩、天蔴亩、茯苓60亩、油茶基地80亩。
为了展示村级经济作物发展规模,在张琼与治保主任夏江涛的引领下,参观了冷水沟和徐家湾冲的种植基地。
独尊山脚下的冷水沟,层峦叠嶂,森林茂密。山路蜿蜒,坡陡弯急。张琼驾轻就熟,小车平稳地行驶在崎岖的山道上,很快来到了洪家沟7组。只见大片种植的天蔴和茯苓种植基地分布在山冲田畈和边坡重新复耕的山地里。近年来,一股外出打工潮让农村青壮年背土离乡进入大城市,农村的良田沃土无人耕种而荒芜。村两委基于此种情况,采取了两手抓,一是动员组织留守劳力将撂荒的土地复耕,种上天蔴、茯苓、油茶;二是招商引进资金,为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提供资金和菌种,种苗。全村亩天蔴就是外地3位商人投资多万元,利用本地资源和劳力开发的产业。只见整冲整畈的田里竹子搭的荫棚,高低起伏,蔚为壮观。看了整冲整畈的种植基地,张琼同夏江涛又引着我徒步走了3华里山路来到一处天蔴种植地头,成堆的杂木已锯成30公分的短材,准备嫁接菌种。据张琼介绍村里为了保护本地林业资源,从安徽购进了大批疏林废弃木材作嫁接菌种的“引子”。这片天蔴基地是在一个大地洼里,多年撂荒的土地重新盘活,一畦畦地块整齐排列,放眼望去20多亩很是壮观。途中遇见一群*牛悠闲地在林间放牧,张琼介绍,这是7组一户农民饲养的菜牛,他家共养了7头小*牛,年终出栏可收10万余元。
徐家湾前的大畈是羊肚菌种植基地,成片的大棚覆盖着黑色的遮阳网,一条条大棚如同黑色的乌龙静卧田畈中,进入棚内,一畦畦菌菇个大体粗头顶黑伞屹立在沃土中。张琼的婆婆和丈夫正忙碌着收割成熟的菌菇,大棚外堆放着一框框采摘的菌菇,呈现出丰收的景象。当初,为了推广羊肚菌的种植,张琼说服家人试种并带动另外3户村民种植了10亩,目前已开始收获预计可增收20万元。
为了充分地利用本村资源,克服粗放经营。张琼问计专家,请他们来村视察现场支招。
去年12月换届选举后,张琼请来湖北省农科院何建*教授、富硒专家郑威博士、*思思博士和余博士就板桥村农林产品种植、中药材开发、加工提出了具体意见。专家们建议村委会规划改良现有板栗,增加硒含量,建设富有硒元素的甜杮公园。并将原产地的茯苓、天蔴增值深加工,促进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思路,村委计划筹办天蔴、茯苓、羊肚菌的加工企业,以提高经济收入。
二是立足发展,利用资源,振兴旅游产业。
板桥历史形成的三岔路口,是通往上堡(九资河)八迪河、簰形地的交通要道,如今被一条高等级的红色旅游公路所取代,是薄刀峰风景区的必经之地。由于紧靠国家森林公园薄刀峰风景区和交通之便捷,加上本村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为发展旅游产业,带活了村级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每年的旅游旺季,薄刀峰景区的游客量分流到板桥,住民宿、吃农家饭、看自然美景,乐享茂密森林饱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是休闲避暑的不二之选,深受武汉、*石等大城市游客的青徕。
于是,头脑灵活的农家抢占商机,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村部所在地的龙头岗山环水绕,风景秀丽,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建成了繁华的小集镇,一座座高楼拨地而起,一家家农家乐新颖别致,每年盛夏迎来大批的游客来此休闲避暑。如今武汉、*石等大城市的客人与这里的农家乐建立了固定的落脚点,只要进山便来到各自的关系户住上十天半月。张琼去年投资多万元办起了“板桥农家乐”,宽敞的楼房,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服务,成为游客的首选。正是这些农家乐的兴起,促进了村级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当下,张琼正在筹备将板桥5户农家乐组成“民宿联合体”,采取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营销价格,变相互倾轧的恶性竞争为良性互动的合作营销环境。利用板桥村的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人居环境,打造成健康养生基地,农家生活体验的休闲庄园,观光采摘的农业体验,休闲娱乐的文化乐园。将板桥村建成“客人喜欢来,来了留得住,住下不想走”的旅游接待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开春,张琼带领村组干部赴罗田燕儿谷、河铺“金桥农业”,甫薇山庄等地考察,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为自身发展扩大视野,打开思路。
三是立足全局,提升品位,增强文化软实力。
张琼自去年换届履新后,就着手抓村级文化产业的振兴。她通过多方筹措集资23万多元,兴建村文化广场。目前拿回了设计图纸,与施工方签订了施工合同,即将开工建设。这是建在村部移民安置点前的荒地里其面积㎡,位于村部的中心位置。广场的建成将成为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和游客接待中心。
这项工程的建成,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农业种植产业的紧密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充分挖掘创新乡土文化,将板桥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文化发掘整理出来,服务村级旅游业,促进村级文化繁荣,有利村级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
该村“四季满园”生态农庄,是将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的民宿产业的样板。客人来到山庄第一印象便是优雅的环境:宽阔的停车场前的文化墙充盈着温馨的文化气息,庭院花木扶疏,一弘碧水锦鲤游弋,湖山假石飞瀑流泉。入住山庄有一种置身画图中,心旷神怡,心灵陶醉的感叹。宽大的文化娱乐厅不仅有KTV,更让人惊艳的是,如果你是艺术家或是文化人,主人非要你留下墨宝非字即画,为他装饰门面提升文化品位。在山庄“文房四宝”一应俱全,那些身怀绝技的文化人也乐于展示才艺,在人群面前一显身手。主人将这些字画悬挂在文化娱乐大厅,营造的文化氛围绝对不亚于一座小型艺术展览馆。其文化的魅力和品牌效应,让城市游客纷至沓来,接应不暇。每年武汉退休的文化人组成的艺术团队将“四季满园”作为固定接待点,小住十天半月,在这里开展各种文艺活动。
、4、8
夏焰坤,网名夏日阳光,湖北罗田人,年生,退休公务员。喜文学、爱书画、好摄影,乐旅游。已出版散文集《山川览胜》,长篇玄幻小说《义侠平妖传》即将付梓,回忆录《滕家堡杂忆》在“大别山印象”自媒体发表,其他散文、传记、诗词、时事新闻报导散见于各大网络平台。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雁鸣诗社社长。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