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气温开始发威。
这上蒸下煮的日子,对于我们上班族,真是太不友善了。
既然无法逃离,那就适应吧。
古人们盛夏消暑,颇有妙方。
奉上这组古诗词,让我们一起在字里行间寻找到丝丝的清凉。
洒脱狂放的诗仙李白躲到了山中——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诗仅四句,描写的场景也不大,但却真实、贴切地把夏日的山中和山中的夏日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夏日的清风吹来,山中的松
叶沙沙作响,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全诗写出了作者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
多愁善感的孟浩然怀念友人——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许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境界高定力好的白居易,自然能“心静自然凉”——
《消暑诗》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如何才能消除暑热,只要在院子里坐着。不想别的事,静下心来,就会感觉窗子有清风吹来。心静了,热自然就散了,消失了。要想清凉,保持室内通风,自然凉爽。过多欲念牵引的身心是一个烦躁的身心,皆由烦躁生,只有远离酒色财气,心才能进入一方静谧的世界。
特别会享受生活的刘禹锡,躺在翠竹、红莲围绕的水阁里的竹席上——
《刘驸马水亭避暑》
唐·刘禹锡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
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
这首诗如同一幅五彩图画,浓绘了唐代贵族夏日避暑生活的奢侈和闲适。翠竹、红莲围绕的水上建筑,开敞通风,让铺设的竹席自然生凉。陈设、器具也都很精致,盛酒的是红琥珀杯,挂的是晶莹的水晶帘。还有天子赏赐的冰块在冰镇着水果,御厨里出来的精美食品用碧纱罩遮盖着。
热爱田园风光的陆游到郊外来个乡村之旅——
《六七月山中甚凉》
宋·陆游
城市方严热,村墟乃尔凉。
拂窗桐叶下,绕舍稻花香。
独鹤警秋露,双萤明屋梁。
卧闻机妇织,感叹夜初长。
城里正是炎热难耐,村落里却如此凉爽;风儿吹过,桐叶轻拂我的窗户,稻花飘香,香气萦绕着村舍久久不散。一只仙鹤忽闪着翅膀抖落着的露水,两只萤火虫照明了房屋的顶梁。躺着床上听着妇人织布的响声,感慨夏夜开始渐渐变长了。
杨万里的做法非常浪漫,划船入水池,嗅荷花清香——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一》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正因为诗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
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还是浪漫的杨万里,他在夏夜里的感受更加细腻——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夜晚像中午一样燥热,打开门出来,站在月光下,虫鸣声在密林竹丛中响起,偶尔有点凉快却不是风造成的,是这夏夜的静谧给人一点微凉的感觉。
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梅尧臣在寺庙里饮茶吹风,暑热自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中伏日妙觉寺避暑》
宋·梅尧臣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写禅房花木葱茏,长廊曲径幽深,高树凉风,于此纳凉品茗,烦热全消,自然令人乐而忘返。
山中亭子里避暑的真山民有松林风声相伴——
《山亭避暑》
宋·真山民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炎炎夏日,山风宜人,诗人特意叮嘱身边的人不要放下亭边垂帘,以免挡住清风。他在亭中极目四望,只见“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回檐”,身处有风有景的山亭,哪有暑热烦燥之感?
诗人要避的“暑”,一是指酷热的天气,二是指元朝入主中原后残酷的统治,三是当时附炎趋势的社会风气。诗人说山里有很多幽静的景致,可以让人尽情地欣赏,这样也不会损伤你廉洁的名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愿意隐居山林而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的情操,表达了对贪腐之人的讽刺。
水云深处抱花眠,袁枚的消夏境界堪称神仙级别——
《消夏诗》
清·袁枚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袁枚是清代中叶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他的抱负,不做官,做一个富贵闲人逍遥自主。在六月盛夏的炎炎之日,他可以无官一身轻,水云深处抱花眠。
《唐诗里藏着故事》告别死记硬背
和孩子一起在唐诗中穿越历史
内容简介《唐诗里藏着故事》收录二十四位唐代名家,上百首经典名篇。每一位诗人的背后都有丰富的历史故事;诗篇的产生,诗人生活的情景,唐代的田园山水……诗中有史,史中有诗,轻松阅读,让唐诗铭记于心,受用终生。
作者简介闫文亮,文学爱好者、体育爱好者、资深记者、“资深家长”。20年记者生涯,北京晨报、竞报、北京商报。报道领域广泛。16年家长生涯,家有高一学生一名,就读于名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业余生活兴趣广泛。
心动价购买
《唐诗里藏着故事》
请复制以下字符后打开手机淘宝
到北京日报出版社天猫旗舰店购买
¥B3GhbH49hst¥
您还可以登录亚马逊、京东、当当三大网站
优惠购买
编辑:闫书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