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猪排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存在,并不是什么饕餮美食,但隔段时间就要想一下。
上海人跟炸猪排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年开埠后。
当时西餐逐渐流行,一些老牌西餐厅就推出了一些所谓的海派西餐,其中有一道叫“维也纳猪排”,就是炸猪排的前身。
▲红房子西餐馆
那时候,炸猪排还是个洋玩意儿,对于普通人家而言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小心翼翼的拿起刀叉来上一块。
后来,大家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许多家庭主妇就自己在家里做。在物资紧缺的-年代,还会用苏打饼干,擀碎来代替面包粉,也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街角巷尾,餐厅小摊,只要是老上海味道,大多都有炸猪排吃,且百吃不厌。
还有后来的日式炸猪排,超厚超大超嫩的猪排带来更多的满足感,也有很多人喜欢。
表皮香酥,里面肉嫩的出汁儿,蘸酱配饭都好吃,怎能叫人不爱?
“为了吃一块炸猪排,我愿走遍一整个上海。”
目录
01忘不了的还是老上海味道
“好吃就要过三关”
“西菜社好吃,路边摊也香”
02来踢馆的日式炸猪排
“厚脆多汁才够味”
“好店藏在商场里”
01忘不了的还是老上海味道上海的炸猪排肉和面皮都比较薄,有时会带骨头,超薄的面皮还要有点松脆感,对师傅的手法更加考究。
取胜法宝就是锤打后的肉要“过三关”,但这点餐厅里可能会操作,一般路边摊就未必会这么精细,不过只要好吃都是满足的。
过三关
第一关:猪排浸蛋液裹一次面粉,很多炸物的第一步都是这样,蛋液加面粉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第二关:重复浸蛋液再过一次面粉,这次裹面粉并不会影响猪排的厚度,其实起到均匀面粉的效果。
第三关:浸蛋液然后撒面包糠,面包糠本身就是”易吸油体质“的,所以一般好一点的炸猪排都会用较粗的一种面包糠,炸完并不会有油腻的感觉。
过了三关的炸猪排,口感不油腻,外面的脆皮和里面的肉配合的刚刚好,吃起来格外香。
西菜社做得精致些,价格也漂亮,但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口味。街头巷尾的,有时候用料不是那么考究,但闻着香喷喷的,也挺诱人。这两样店里,小*瓜都有爱吃的,推荐给大家。
阿华炸猪排“爷叔阿姨5块起买”
坐落在弄堂里的炸猪排,环境比较简陋,应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多阿姨爷叔来买,都是五块五块地买回去!
这里有款带膘猪排要推荐!这样的猪排很难敲,熟练的师傅也需要花比普通猪排多几倍的时间才能敲好。咬一口,感觉汤汁满满又香气四溢,里面的肉松软而不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