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关于醋。
四百年前,张家口崇礼区啕北营村曾是张库大道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被誉为“二张家口”。本文的主人公,就在啕北营村。村子建于元朝末期,明朝洪武年间,大批来自山西的移民在这里落户,酿醋的手艺随之流传下来。
今天带大家看看传承40年的粮食酿醋奥秘。
四十年酿醋匠心
一壶好醋,寄寓着两代人的风雨艰辛,传承着几十年坚守的酿醋匠心。
据老板介绍,他十几岁就和父亲学习酿醋,传承着四十多年的酿醋手艺。醋酱坊没有工人,所有的工作都是家人来做,主要是为了保证了醋的品质。
运用传统工艺、粮食酿造的醋,色泽较浅,滋味醇厚,酸中有一丝甘甜,回味绵长。保质期也没有工业制醋那么长,常温下可以保存半年左右,冷藏下口感更好。
传统酿醋手艺
啕北营醋酱坊的制醋原料以高粱为主,辅以麸皮和米糠,再取院子里一口三十多年老井的水,经过蒸、拌、制曲、发酵、下盐、晒等多重工序。
院子里的井
与工业制醋不同,粮食酿醋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醋料发酵成熟后,加入食盐成为醋坯,接受阳光漫长地“洗礼”,需要晒一整年的时间。
室外晒着的醋坯
做醋是一件“辛苦活”,发酵室内近40度的高温、枯燥的等待、微薄的收入,充满艰辛。为了更充分的发酵,每日凌晨需要把前日蒸熟的原料从深达近1.5米的蒸锅中铲出,手工翻拌降温,锅口,室内温度均在四十度以上,一边承受高温,一边挥动铁锹翻拌原料降温,以达到标准的入缸温度。
室外晒着的醋坯
而且受室外温度影响,每年只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酿制。
当酿好的醋让食客们齿颊留香,老顾客们一句简短的赞美,或是风尘仆仆的外地人上门买醋,就让辛劳变成了甘甜。
制作中的醋料
醋酱坊每年的产量只有10多万斤,全靠人们口口相传。经常有张家口甚至北京、天津等地的“老客户”慕名前来。
醋实拍
一勺醋,可以让简单的食材酸楚动人。一份匠心,可以让醋变得陈香如酒。
这个藏在张家口啕北营村的醋酱坊,在四十余年里,年复一年的酿制,这份坚持和自然发酵的醋一样,弥足珍贵。
醋实拍
醋酱坊地址
张家口崇礼区高家营镇啕北营村
老板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