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吕红亮ldquo穹庐rdquo
TUhjnbcbe - 2022/3/9 17:13:00

摘要:结合民族志资料与文献,此文认为青海郭里木棺板画中的帐篷乃属于欧亚大陆最为普遍的圆形帐篷(Yurt),亦即汉文史料中的“穹庐”,而非“拂庐”。“拂庐”一词大体在唐代兴起,乃为藏音汉译,专指吐蕃毡帐。其类型属于流行于中东以及古代波斯南部的“黑帐篷”,与“穹庐”区别较大。目前考古资料中累积的有关“穹庐”的材料十分丰富,为郭里木棺板画中帐篷传统提供了有趣的对比材料。此外,郭里木棺板画中的“灵帐举哀”主题与粟特美术中的“哀悼”主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郭里木棺板画穹庐拂庐帐篷

一、引言

年,青海省海西州郭里木乡夏塔图草场发现一批吐蕃时期墓葬,其中两座墓出土的4块彩绘棺板(图一)。其完整而复杂的场景引起了考古、艺术史等领域学者的广泛讨论。多位学者结合文献记载,就族属、图像风格、棺板装饰传统、生活习俗等诸多议题发表了一系列见解,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讨论。如罗世平先生认为郭里木木板画图像“通常是围绕毡帐展开的宴饮图”,并参照两唐书吐蕃传等文献将棺板画图像命名为“拂庐宴饮”。而考之史料文献,并结合民族志,笔者认为汉文史料中的“穹庐”和“拂庐”并不相同,且流行地域不一;郭里木棺板画所描绘的几顶帐篷,无一例外都是史书中所载的“穹庐”,即典型的“蒙古包”,与青藏高原的游牧民传统的“黑帐篷”亦即唐宋文献中所载的“拂庐”显然有别。

图一:2,M1之B板

图一:4,M2之II板

有关中国古代毡帐,吴玉贵、葛承雍两位先生有力作前后论述,尤其是葛先生结合大量考古实物资料对古代毡帐做了极为详细的梳理分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古毡帐提供了新颖思路。受上述研究启发,本文拟结合民族志及其他文献和考古材料,特别侧重两大帐篷类型之不同,对郭里木棺板画的帐篷略作考辨。

二、“蒙古包(Yurt)”与“黑帐篷(BlackTent)”:民族志所见的不同帐篷传统

由于游牧民移动生活的需要,轻便宜携、搭建简单的帐篷是世界范围内游牧民的重要发明和生活场所。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居住模式,帐篷受到不少民族志学者的充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吕红亮ldquo穹庐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