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多数的朋友小时候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翻到课本上带插图的一页,拿一张半透明的白纸蒙在上面,把插图给描下来。有时候练毛笔书法的时候,也有这样临摹的方法,好方便自己写得“更像”一些。可是奇怪的是,无论自己如何认真努力地去描每一条曲线,去写每一个笔划,以为肯定会一模一样了,可是把白纸拿开了一对比,还是直摇头:为什么还是觉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广播体操大家肯定也都做过吧?“现在开始做第N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第一节,伸展运动……”有时候大家想想,武术不也就是那些东西吗?人都只有两个胳膊两个腿,难道他还能玩出什么外星动作来?很多人就纳闷:那么多上了年纪的内家高手们,也不会说来一个空中转体三周半零一个多月(四周就是一月了),那是体操;也没说把两腿盘在脑袋上头,或者把身体装在鱼缸里,那属于杂技。他们做的也只是很简单的动作,抬抬手,划个圈什么的,为什么我就是学不像呢?很多大学里体育课都教简化太极拳24式的。可是我们打出来的太极拳,在专业太极人士眼里,那只是“太极操”,和广播体操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有点太极的动作罢了。更气人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前辈仅仅是划了半个圈,他们就说,哎呀,这半个圈看似平常无奇,其实包罗万象,至少有四十多年的功力。我们怎么去模仿他的动作,到头来也就只像是蒙了层白纸在临摹,再努力也学不像。某些比较专业的太极人士看不起简24式,以为正宗的陈式啊,杨式啊才是拳,简化24式只是广播操。在这里我要说两句,这跟练的是什么没关系,而跟练的人有关,也跟下文要讲的“拳意”有关,没有拳意,再正宗的太极也得让你练成体操;有了拳意,你就算真是做课间操,那也是太极!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