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友们: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宋词三百首》的第12首词,欧阳修的《生查子》,背过的诗友记得在篇末投票打卡呦~~
本首解析音频来源于网络
朗诵音频来自诗友小萝卜
1
石门老哥原创配图
2
剑胆琴心诗抄
3
翰墨之美妙秀诗抄
原文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昏,阵阵芭蕉雨。译文
似娇还羞抿了抿秀发乌鬟,笑靥盈盈秋波流转频频顾盼。玉手纤指轻弹,筝声婉转欢快,琴弦飞荡回旋,似春莺传情,低语交欢。
曲终人去,宛如飞云飘逸,只留下娇柔的身影。春梦已断不知何处寻觅。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注释
1.作者一作“张先”
2.翠鬟:妇女环形发譬称鬟。翠鬟,泛称美发。
3.相一作“频”
4.雁柱十三弦:代指古筝。筝有十三弦,琴柱斜排如雁斜飞,称雁柱。
词牌概说
生查子,词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有双调五体,字数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种。正体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简评简析
上片描写从前女子在与情郎相聚时弹筝的情景。起首二句好似一个特写镜头,先画出这位女子的娇容美态,并用白描的手法表现演奏者与欣赏者的感情交流。后二句具体地描写筝声,以雁行比筝柱,莺语状筝声,给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美感。而“十三”“一一”两组数字,又使人觉得随着女子十指的滑动,弦上发出悦耳的曲调,极富动态感。在这里,词人着一“语”字,又进一步拟人化,好像这弦上发出的声音在倾诉女子的心曲。下片写此时两情隔绝,凄苦难禁。“娇云”二句暗示他们曾有一段幽会,可分离又是那样的轻易和迅速,充满了懊恼、怅恨、怜惜与怀念。欢会如梦一场,然而鸳*缥缈,醒来仍被冷清的氛围所笼罩。*昏时刻,男子谛听着窗外的雨声,阵阵急雨敲打芭蕉,这是男子在回忆中产生的错觉,也是他迫促烦躁心情的写照,表现了孤栖时刻幽寂凄清的况味。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哀乐对比。上片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明快的节奏;下片则情深调苦,表现了孤单寂寞的悲哀。以乐景反跌哀情,故哀情更为动人。词中正面描写弹筝的女子,而以英俊少年作侧面的陪衬;上片中写这男子隐约在场,下片中则写女子在回忆中出现,虚实相间,错综叙写。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或明比,或暗喻,都增加了词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老琴表意画
抬头遇好事
诗友原创
图源网络
咏槐中路网红树
翟可
橙红漫染浸霜枝,
每在西风瑟瑟时。
笑待东西南北客,
临别总赠叶间诗。
红楼诗词
青冢怀古
薛宝琴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红楼梦》
参考文献:
[1]吕明涛,谷学彝.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
[2]何士明.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编辑:孙慧,虫声,藏器)
(审校:善兮乐兮、前芳、朱河村夫、空空、翟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