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嘎央
最近,国民洪荒少女、表情包制造机、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怕是与复杂的娱乐圈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亲密接触。在《我家那闺女》最终的成片中,傅父组织家庭聚会,多位亲友却迟到超两小时,且轮番对傅园慧进行尴尬的敬酒轰炸,导致傅园慧心情不佳,最终愤然离场。
节目播出后,面对傅园慧“没礼貌”的指责,傅园慧发微博表示:“剪辑得真好啊,变成我大发雷霆逼我的兄弟姐妹陪我吃饭拍节目了。”#傅园慧尴尬的家庭聚会#更是被推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名。
也许是经过节目组和当事人的沟通,也许是本人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目前该吐槽微博已经被删,而为节目站台打call的宣传微博在不断更新,相信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了。
从“洪荒少女”到“巨婴”,就隔着几档综艺节目。当运动员频繁参加综艺,经过剪辑和包装,个人形象的塑造身不由己,商业价值的利益水涨船高,而随着形势的转变,体育明星将会越来越受到娱乐圈青睐。这种跨界,到底是一种明智的双赢选择吗?
体育明星成综艺香饽饽
对于吃青春饭的运动员来说,转型娱乐明星,早期多为退役后的“第二职业”选择,而且人气一般无法与一线艺人相提并论,比如田亮、刘璇等等,而现在,为了让商业价值和热度保持鲜活,越来越多现役运动员的另一面,以娱乐的方式被挖掘出来。
一方面是热度的因素,另一方面,娱乐圈天降“限薪令”,也是让运动员能够成功“上位”的要因之一。广电总局“限薪令”规定,所有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成本的40%,主演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此令一出,业界迅速做出反应,邀请娱乐明星参与综艺节目变得更加慎重。网传《跑男》四位核心成员的离开便与限薪令相关。
而片酬较低、社会形象较为正面的体育明星,便顺势成了综艺节目的香饽饽。近期,越来越多头部节目邀请运动员出镜,从飞行嘉宾到常驻成员,从低门槛的体育竞技类、户外游戏类,到跨行业的音乐表演类、新兴脱口秀,再到亲子观察类、旅行真人秀等等。
郭艾伦、林书豪上《这就是灌篮》,张继科、王楠上《吐槽大会》,李小鹏、邹市明上《爸爸去哪儿》,苏炳添、惠若琪上《奔跑吧兄弟》,孙杨甚至上了《蒙面唱将猜猜猜》,戴上面具高歌了一曲《龙的传人》。据网娱君不完全统计,抢手的体育明星,参加过的综艺节目能突破15档。
随着运动员受综艺青睐,可参加的节目类型越来越多,TA们能适应“艺人”的角色,给出节目组和观众想要的效果吗?
运动员上综艺,不只是件体力活
运动员想要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