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一、约部教明分二
“约部教明”又分卯一、判部收经,二、部中用教两科。
卯一、判部收经
判定方等部所说的经。
次明方等部。净名等经,弹偏斥小,叹大褒圆。
阿含(鹿苑)之后,其“次”,渐教第二段,说“明方等部”,方等部属方等时,在化仪四教里属渐中。方等时所收的经,如“净名等经”,净名经即维摩诘经,维摩诘或毗摩罗诘,此云净名,故简称净名经。“等”指其他思益经、央掘摩罗经、金光明经等等,大乘经除华严、般若、法华、涅槃四部外,余皆收归方等部,故谓“判部收经”。
这类经讲些什么道理呢?主要是说“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如维摩经观众生品就是叹大,赞叹文殊菩萨、维摩诘等殊胜功德。褒奖圆教大乘佛法,令小乘根性者耻小慕大,觉得修小乘可耻,而仰慕大乘。“弹偏斥小”,维摩经菩萨品就有此意。弹与斥,意思相同,大乘菩萨如果不处中道,偏于一边,不圆融,也遭弹斥。“斥小”,呵斥小乘人焦芽败种,维摩经弟子品,佛要大弟子们探维摩居士病,因舍利弗、目犍连、阿难、罗睺罗,曾被维摩诘呵斥,如天女散花时,花落在舍利弗身上拨不掉,小乘人很执著,觉得花不如法,而与天女辩论那段,便是斥小。类似情况,维摩经里说得很清楚。何以斥小?因小乘根性证阿罗汉果后,得少为足,不肯发大心,止于化城,不趣宝所,故受弹斥。叹大褒圆,弹偏斥小,简单说,欲令小乘耻小慕大,行菩萨道,度化众生,直至成佛,方合佛之出世本怀,所以,大乘经典常有呵斥声闻人的文辞,并非说声闻人不好。其实,小乘果位也不容易证,证初果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能断见思惑出三界,值得赞美钦敬,然不发大心度众,不契佛本怀,故加呵斥,用意在此。看大乘经典这类文字,莫瞧不起声闻人,我们是凡夫,对见思惑尚且不了解,遑论断了,我们要学习菩萨道,也要尊重礼敬小乘,这道理在大集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里说得很详细,因为小为大基,小乘是大乘根基,没小怎能成大?如三层楼,没有第一层,岂有第二层、第三层?维摩经的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对佛世证果的声闻人很需要,但不对薄地凡夫根机。关于这类经典,懂佛法者看了有好处,能帮助提升对大乘佛法的信心与恭敬心,倘不懂佛法,就会瞧不起小乘,产生谤法之过,因此,我讲经四十年,不讲维摩、思益等这类经,说法须应机,否则多余,令听者增长贡高我慢,破坏众生善根,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维摩经,我只鼓励深入佛法、懂佛法者自己看看,维摩经弹偏斥小道理,是针对声闻人证果后才说的,先问自己证果了吗?若未证果,不能轻视声闻人,大菩萨不会有这种心态,凡夫贡高我慢,烦恼充满,说这类经没多大利益。
湛然大师在法华文句记说:天台对方等教义,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八字,可以包含殆尽。
卯二、部中用教
“教”,化法四教。方等部教典,所用的化法四教属于哪一类。
四教俱说,藏为半字教,通别圆为满字教。对半说满,故言对教。
方等部所用的化法四教,是“四教俱说”,藏、通、别、圆四教皆说。说三藏教目的在弹斥,要其耻小慕大;讲通教为引藏教人由小而大;说别教、圆教,令知别教圆教界外菩萨之殊胜功德,体会大菩萨境界,生仰慕心,方能回小向大。“藏为半字教,通别圆为满字教”,半、满出自涅槃经,涅槃经如来性品云:“譬如长者,唯有一子”,有位长者,只生一子。现在谓独生子,独生子的独要会看,如果说单独只生这么一个儿子,那是通的,不可误为独自一人生一个儿子;北部客家人称独子为单丁,丁是一个人,只有一个人,不称独生子,因独父独母都不能生子。“唯有一子”很宝贝,心常爱念,照顾得无微不至,儿子受教育,恐其用脑过度,和老师商量,孩子太小,不懂道理,先教他识字,别讲义理,谓“半字”,半字不是半个字,古代私塾,先教读书、背书不解释,现在则先教bpmf……谓之半字教。“满字教”不仅教文字,还要释义理,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要说得明明白白,没丝毫保留。半字教只认字而已。俗云:“读书也要前生读。”多生读来,否则,读之辛苦,有人读一辈子,识字不多;有的同样的书,只认识自己的读本,换另一本,同样的字就不认得了。有位老修行,已往生多年,很钝根,金刚经每个字要自己做记号才能读,如鸟字旁边画只鸟,木字则画棵树,所以,不能换经本,没记号不会读。但他很会念阿弥陀佛,一次,有个地方放焰口,少一人敲引磬,请老修行帮忙,晚上,焰口唱到一半,突然停电(以前停电是平常事),大家也跟着停,只老修行高声念佛,焰口没因此停止,这就是老修行的智慧。我有位堂叔,日据时代读七年私塾,七年读的书不少,书本自己挑不动,却不会写信,写信找我代笔。我没读书,却在佛光山教书,有次相遇,问我:“你在南部做什么?”“在佛学院教书。”他大笑说:“你没读书会教书,那会笑死我!”他读七年书,不会写信,我没读书会教书,世间事就这么怪!我没读书会看注解,有人说:佛法很深,须由浅入深。而我是由深入浅,一开始听斌宗法师讲地藏经,其次是楞严经,再阿弥陀经,二十岁听楞严经便看注解,深经照样听懂。佛法论宿根、讲因果,若无宿根,灌也灌不进去。有人只懂这部经,读这部经,其他没办法。有位老太婆不识字,可是,金刚经是用背的,今天学一句,明天学一句,硬念硬记,学几年便会背,拿经本,她看不懂,但坐下来,眼睛一闭,“如是我闻,……”哇啦哇啦一直背,我二十几岁亲见,真是了不起!从前,有个小沙弥读法华经,一至六卷学得很快,第七卷无论怎么教也不会,师父带去请教一位开悟的老修行,老修行要他照井水,一照,照出过去生事。原来小沙弥过去生是头牛,牧童在寺旁牧牛,正逢六月六日,寺庙晒经,牛跑到法华经前,用鼻子嗅,从第一卷闻到第六卷,牧童发现,赶快把牛拉走。由此功德,转生人道,出家作沙弥,所以,法华经只能读到第六卷。大家若见牛来闻经,让它闻完吧,以免造成类似遗憾。
按此所言,为声闻人说藏教法,是半字教,藏教属小乘教典,修行阶位顶多到三百由旬的化城,正好一半。通别圆注重在大乘法,通教虽有三乘,但正化菩萨、旁化二乘,属界内大乘佛法,对藏教言,通别圆皆满字教。“对半说满,故言对教”,对半字声闻人,说满字通别圆,谓“对教”,即对声闻人四教并谈,如涅槃经之长者子,长大自立,智慧开启,已能识字,再将教理一一说明,令其了解,便是对半说满,因此,方等时教理称为对教。这就是所谓“部中用教”。
方等时渐中三段,第一、约部教明说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