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里面的郭靖郭大侠一开始似乎给人笨笨的感觉,四岁才学会说话,沉默话少,有时显得有些木讷。但后来的郭靖,仅仅一年多就学会了降龙十八掌,可以临阵对敌唬住欧阳克,还能根据理论知识自创最后三掌。
现在的很多小朋友就是小时候郭靖的翻版,好像学什么都比其他的孩子慢,不学习的时候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便“鸡飞狗跳”。
据《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75.79%的家庭曾因写作业问题发生过矛盾,作业问题或成中国家长幸福感下降、亲子关系恶化、婆媳矛盾冲突的罪魁祸首。
研究发现,会有这样一类学生,低年级的时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马马虎虎。到了高年级却突然“开窍了”,学习起来很轻松!还有一部分却一直“不开窍”。一般学生“不开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思维懒惰——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许多孩子会形成这样的习惯多是由于已经“过时”的“填鸭式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来自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他认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自觉地牢固掌握和利用已为前人所发现和整理的知识,并不具有发现新的真理的任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教育理论主张也许是符合社会需求发展的。而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新课改强调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即启发孩子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很多孩子还是习惯于被动地学习,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没有主动的思考,这便是“不开窍”最主要的原因了。
学习动机过低——没有求知欲
孩子的学习动机过低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成绩分数都无所谓。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孩子的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业成绩最佳。因此,想要让“不开窍”,还是要从提高学习动机入手。
表面完成学习任务——实际缺乏主动意识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观察发现,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中等生”便属于这种情况。这部分孩子成绩并不差,但也进步很慢“不拔尖”。单词会记忆、语法会做笔记,但做题的时候就是不会将知识点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所以,不会总结、运用、串联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是孩子一直不开窍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提出的原因,我们想让孩子加速“开窍”的话,你可以这样做:
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让孩子自主管理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时的专注力、学习时间等。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将知识“内化、系统化”。最重要的是:拒绝思维懒惰——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邓超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饰演的马皓文对儿子马飞就一个要求“不要停止思考,让脑子转起来”,他希望儿子马飞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去勇敢的面对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
所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Elina老师来给你支几招:
在教育学中,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个概念相关,发散思维就是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和答案的能力,聚合思维则是确定一个唯一答案的能力。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和孩子的个性。
创设“启发式”的教育环境
“启发性教育原则”不仅仅要用在课堂中,还应该在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或发现法的教育家。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助产术”。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孩子去质疑、探索和思考。比如说:如果孩子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兴趣,便引导他自己去培养一盆绿植,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周期、观察阳光下的植物状态、浇过水后植物的状态,然后让孩子自己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如果孩子能一直处于这种启发—探索的学习环境,那么他的思维活动一定能积极起来。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如:胆汁质(冲动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稳重型)和抑郁质(敏感型)。而人的性格、个性是容易受社会和实践的影响,因此变化比较容易。因此,我们要注重孩子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在实践中,买东西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多做选择、拿主意。遇到困难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不用急着给他答案。
学习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掌握创造性思维策略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头脑风暴训练,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年提出。主要是集体讨论、集思广益、鼓励提出各种新观点,追求观点的数量,并对所有观点暂不评价。
B.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等。
C.推测与假设训练,就是通过推测和假设打开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
D.自我设计训练,指按照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实际动手去设计某种物品,如贺卡、图画甚至服装等等。
结语:想让孩子早点“开窍”,就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最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拒绝思维懒惰,“让脑子转起来”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哦!
End:如何让孩子“开窍”、主动学习是教师和家长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