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妈妈反映,孩子脾气坏,容易暴躁、打人……而且屡教不改,让妈妈打也不是,哄也不是,这是什么原因呢?妈妈有什么应对办法呢?
宝宝脾气大,个性强,这既可能是他心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可能是他先天的行为倾向,还可能是父母和宝宝互动不良的体现。
具体有以下原因:
1、宝宝属于胆汁质气质
有的宝宝由于先天神经系统的反应存在冲动、易激怒、活动水平高、不易转移等特点,因此也往往比别的宝宝更易发脾气。爱发脾气的宝宝可能属胆汁质气质,即神经系统兴奋性很高,很热情,态度比较直率,精力旺盛,但是也很容易泄气。这种气质类型的宝宝,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会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开朗热情,蓬勃向上的人。如果引导不当,也可能发展成急躁任性、爱发脾气的人。
2、父母教养方式欠妥当
过分的溺爱也可能导致宝宝爱发脾气。比如,当宝宝偶然发脾气时,父母可能因为宝宝还小,发脾气的小模样很可爱而表现出某种欣赏态度,那么宝宝发脾气的行为不仅得不到遏制,反而会因此一天天的滋长,并形成恶性循环。一味地溺爱宝宝,无条件地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都会使宝宝形成“唯我独尊”,“我说了算”的心态。一旦某一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宝宝就会大哭大闹,而父母则往往在疼爱宝宝的心情中败下阵来,并作出妥协让步,从而更加助长了宝宝发脾气的行为习惯。
3、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互动出现问题
孩子“脾气坏”、难于控制也是父母与宝宝互动不良的表现。触摸、摆弄、甚至用嘴尝尝喜欢的东西,这对于宝宝来说都是极为自然的行为,也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方法之一。出于对宝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考虑,父母可能会对宝宝的这种自然探索行为进行限制,如果父母处理的方式不正确,就会引发父母与宝宝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使宝宝的小脾气爆发出来。
4、父母的言行影响了宝宝
无论宝宝多小,他的心也会极为敏感。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宝宝内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模仿是宝宝的天性,而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语、举止、性情、脾气、动作等等都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总是给孩子讲各种各样的大道理,可能孩子还太小还听不懂,孩子大了,可能听得太多了,已经麻木了,腻烦了,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不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孩子明白道理,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绘本,与孩子一起亲子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还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习惯。
我推荐儿童情绪管理和性格养成绘本《妈妈我能行》,这套绘本一共10册,适合6岁以内的孩子,儿童情绪管理和性格养成绘本《妈妈我能行》这套书中,包含了孩子们在学校可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包括孩子们各种情绪性格问题,比如乱发脾气,胆小缺乏自信,习惯不好,没有主见等方方面面的事情。
儿童情绪管理和性格养成绘本《妈妈我能行》中,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了解到这些,哪些是不良习惯,哪些是好的习惯,以及如何学会情绪管理这方面的事情,儿童情绪管理和性格养成绘本《妈妈我能行》中,故事主人公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更易于与小朋友们接受,更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儿童情绪管理和性格养成绘本《妈妈我能行》中的故事都是浅显易懂的,孩子们也能够很轻松地分辨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哪些性格特点不好,应该如何控制,书中都有很好的说明。
《儿童情绪管理和性格养成》这套书不仅有拼音注音,还有相应的音频,不仅可以作为孩子拼音识字练习的启蒙读物,更可以让孩子听音频,矫正发音,父母空了多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不仅能够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增进亲子感情,拓展孩子的知识,规范孩子的行为,何乐而不为呢?
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