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动机、兴趣
一、需要
概念:内部的一种缺失或不平衡的状态。
二、动机
概念: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功能: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
三、兴趣
概念:能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
能力、气质、性格
一、能力
概念: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的。
能力的分类:实际能力,潜在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智力理论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智力形态论,卡特尔——流体智力(20岁到达顶峰后流失)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多元智力论——加德纳
智力三维结构论——吉尔福特
智力测量
比奈西门量表——第一个。
斯坦福比那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IQ=+15Z
能力培养
阶段特点,循序渐进,非智力因素,创设环境参加活动
二、气质
类型: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
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说
多血质——强,平衡灵活
胆汁质强——不平衡
抑郁质——弱
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
奥尔波特特质说
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气质与教育
克服气质偏见
因材施教
自我分析
自我调控
职业指导
三、性格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性格也制约着气质的表现,也影响的气质的改变。
性格结构:态度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性格测验
自陈测验:明尼苏达人格,卡特尔人格。
投射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性格与教育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和示范作用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