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下司犬的命运流转
TUhjnbcbe - 2025/5/27 18:55:00

清水江畔,贵新高速路旁的古镇下司,以秀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历史文化与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吸引八方来客,成为近些年来备受青睐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而这个人文古镇的“活宝”——下司犬,却成为遗忘在大山深处的世界名猎。就在其濒临绝种的时候,四位省政协委员以“保护开发”的联名提议使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下司犬于黔东南苗族伺族自治州麻江县,因中心产区在下司镇,故被称为“下司犬”。下司犬夜间狞猎时犹如一条白龙穿梭在茫茫夜海之中,忽隐忽现,因此当地的苗族同胞又将其称之为“白龙犬”。

下司犬头部粗大,前额宽平,鼻镜宽大,口方平齐;胸部深圆,腹小平直;鼠尾直而尾尖向上。四肢发达,足底厚实,脚趾弯钩适中。趾间疏展,毛色雪白,毛质粗硬,有长短两层毛,俗称“蔗杆毛”。眼皮、鼻及舌为粉红色,农民概称“鼻红、毛白、虎头、蛇腰、鼠尾、撑子脚”。舌腹面有1至3个小黑点,称为“脉”。耳薄直立,眼有神,脸和嘴上有硬毛直立,犹如针状,使人望而生畏!

据麻江县政协秘书长罗时国介绍,下司犬以晓通人性、悟性好、忠实听话、嗅觉灵敏、爆发力强、奔跑速度快、捕猎能力强耐粗食以及适应性强而著称,被评为世界名猎第三名。经过驯养,可成为警犬。

下司镇在清嘉庆十三年(公元年)就辟为商埠,在民国时期已形成盛世和重要的码头,成为重要生活物资的交易场所。商家、富户养犬护院风起,而下司犬具有忠诚可靠,看家护院的特点。同时这里居民以苗族为主,过去林深茂密,山高路险,野生动物较多,自古以来苗胞均有打猎和养狗看家守院的习俗,因而得以大量饲养。

然而随着历史变迁,下司犬的地位似乎并不那么高了,加上其以群众自养为主,近亲繁殖、杂交现象严重而出现个体小、繁殖率低等现象,造成这种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名犬前途未卜,濒临绝种。

为保护开发下司犬,去年初,姜刚杰、吕建军、傅筑荫、吴立荣4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议,建立下司犬纯种养殖场,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和加强科学管理。四位委员表示,保护性地发展下司犬养殖,不但可以维系名犬血统,而且有很高的投资效益,也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途径。

提议引起了麻江县政府重视,由麻江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范文穗负责,对下司犬实施保护性开发。去年6月,投资20多万,占地20多亩的下司犬提纯养殖基地建成启用。麻江县畜牧局下派的基地管理员侯忠俊、王成军这两位管理员告诉记者,目前养殖场内共有种犬40只,小犬20多只,用三年左右时间经三四次提纯后,就可以大量养殖比较纯的下司犬了。纯种下司犬每只可卖千元左右。

经过畜牧局专门的推广网站(贵州下司犬)一年的宣传及近日央视七频道和国家级的一些纸质媒体的报道,下司犬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安徽、浙江等地客商莫名而来,但往往失望而去,因为提纯基地的下司犬目前是不基地,不仅为世界四大名犬我国就占其二(另一为藏獒,世界名犬第一名)而自豪,也为纯种下司犬得到了保护和开发而欣喜。

然而兴奋之余,不禁感叹万分。世界名犬册上的多种狗,却原来有那么多起源于中国;那么有名气的狗,在中国的土地上早已灭绝,却从海外介绍回来。例如,松狮犬在我国早先的用途是食用,年到达西方,得以保留下来;沙皮狗后来几乎绝种,被香港一名育种者挽救;非洲无毛狗于公元年被介绍到荷兰,此后成为贵族和国王的宠物伴侣。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长着一副苦大仇深形象的“憨厚小伙”竟是中国狗!

为什么我国那么多好狗面临的是“出口转内销”命运?反观中国宠物犬,不论西施还是京巴,都纯粹是观赏犬——真正的哈巴狗、寄生虫,他们其实并不被人尊重,也许因为他们是乞讨者,所以才在粮荒年代被人烹食?

但这只是胡乱猜想而已。过去的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现在我们应怎样对待动物。继续吃下去,或是当宠物玩,玩腻了扔掉,还是尊重动物,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与人类同生共荣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司犬的命运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