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息肉,它就像身体里面的一个危险品,因为有很多难以治愈的疾病,都是由息肉导致。
结肠、直肠的息肉比较常见,息肉大多数都是良性,对人体没有危害。但是我们不可以放任不管,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出息肉以及确定其病变性质最有效的办法,则是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特别是对高危病人,比如年龄45岁以上或者是家中有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病史的患者,进行胃镜肠镜检查,才能及时发现肠道息肉能够做到早期治疗。
01导致肠息肉出现的五大原因:
一: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很大的关联,专家认为进入肠道内的细菌与胆酸等物质相互作用,也可能是腺瘤性息肉生长、形成的基础。
而如果一个人的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就非常容易导致形成结、直肠息肉,也就是说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物质的含量。
二:炎症刺激
如果肠粘膜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影响,就可能会导致出现肠粘膜息肉发生。
因为肠粘膜的炎症会导致其出现充血或者水肿现象,在糜烂溃疡等愈合后,可形成疤痕并且逐渐收缩,最终就会形成息肉状。所以当发生肠粘膜炎症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三: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有小部分的患者具有家族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四:长期便秘、腹泻
人体很可能在饮食、生活习惯差等方面的影响下,频繁的出现便秘、腹泻的问题。
在这种排便异常出现时,也会导致肠道黏膜频繁的受到刺激,更容易诱发肠息肉。这些息肉的出现也是提醒大家,尽早调理肠道健康。
五: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液含有胆汁酸和胰蛋白酶,它们可以流入胃中,这会损害胃粘膜并引起胃粘膜的炎性增生,从而导致胃息肉的产生。
同时,大量的回流液会提高胃内的pH值,使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的产生。
02究竟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一种肠道内的良性增殖性病变,肠息肉可以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可以癌变,炎性息肉和增生息肉往往不癌变。
腺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较高,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绒毛管状腺瘤介于两者之间。
肠息肉是很明确的一种癌前病变,大多数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转化而来,所以我们建议患者45岁之后,即使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比如说没有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都要做肠镜检查。
因为肠息肉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很多患者的常规体检,都可以发现有肠息肉。如果发现肠息肉,就必须要进行摘除术治疗。
03肠子里长息肉后,身体会有什么感觉呢?早了解有好处
出现肠息肉之后开始可能症状不明显,慢慢有些人会偶尔腹痛,这是因为肠粘膜表面长出的息肉组织会持续性的增长,从而使肠腔更加狭窄甚至堵塞肠腔。
在这时人在排便时会对息肉造成一定的挤压,就会出现腹痛的症状。
当患上肠息肉时,患者可有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或是出现便秘,不明原因的腹泻等症状。
尤其是如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反复出现,或是伴有腹痛现象的,那么就要引起注意,很可能是有肠息肉,要及时就诊检查,以便确诊。
相信,大家这时会说,痔疮也会便血,但两者是不同的,痔疮的便血是滴血状的,不会与大便相融合。但肠息肉的便血,不是滴血状的,一般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
这个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定了,不会有疼痛感,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发生血量增多与便秘的情况,严重时也会出现肠梗阻问题。
04延伸:怎样预防肠息肉?做好4点很关键
1.坚持锻炼
若想有效预防结肠息肉,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结肠息肉的患病率。
建议大家平时多外出散步,或是在阳光进行运动,以促进汗液的排出,避免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而形成酸性体质,从而起到预防结肠息肉的效果。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直肠息肉,专家指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日常生活中生活习惯要好,注意戒烟限酒。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
3.饮食注意清淡
直肠息肉的预防要注意,饮食宜清淡,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要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
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可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别吃烧焦的食物
我们平时自己在家做饭的时候,难免会失手,有时候会不小心将食物烧焦了。一般情况下,烧焦的食物虽然是有些影响味道,但是为了不浪费食物,我们都是会继续吃。
其实烧焦的食物当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毒素的,少量的食用一般没多大的问题,但若是经常这样吃,进入体内的毒素就会变多,容易引发便秘,出现便秘情况的时候。
大便没办法及时排出,堆积在肠道中,对肠道有伤害,容易导致息肉发生。
对于自己的肠胃健康大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肠胃与消化系统紧密相连。大家的肠胃出现问题之后,会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变得非常的困难,对于大家的身体是非常的有伤害的,希望大家能够特别的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