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发现大自然是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的。
水汽随着阳气上升,化成雾气;
水汽随着阴气下降,变成雨水;
这是在天上的情况,在空中的情况;同样对于地面上也是一样的;
地里面的水分随着阳气的升华,蒸发出来水蒸气,一般在白天太阳的照射作用下;
地表附近的水蒸气,随着阴气的收敛肃降,化成露珠,水分回到地表,渗透到地里面,一般在晚上气温较低,没有日照的情况下进行。
太阳早晨在东北升起,越来越热,到了午后,太阳缓慢降落,温度越来越低。
受热,火烧,就水汽蒸发向上,
受寒,凝结,水汽凝成水珠,往下滴落。
阳升阴降的现象充满大自然,不过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人体里面,却是阳降阴升的呢?
比如,四圣心源黄元御的气机升降图,明显就标出来,如图:
对于不太了解人体机理的人,必须得简单介绍一下。
人的脾是把胃里食物分解出来的能量,各种微量元素,通过血液输送到身体各脏器,而这个血液的输送推动力,就是肝功能在驱动着。
至于肝气是上升的,这个是中医概念,现代医学认为肝功能有推动血液循环,还有解毒净化血液的功能,不管怎么说,就记得是肝气上升,带动脾的运化功能上升,叫做脾随肝升;
另一方面,胃岁胆降,胃气也好,胆气也好,胆汁分泌也好,随着胃的消化推进,把分泌后,吸收过后的排泄物分给大肠小肠,小肠进一步吸收后,分配给膀胱和大肠,大致就是这个过程,叫做胃岁胆降。
肝脾属于五脏,为阴;
胆胃属于六腑,为阳;
怎么到了人体功能这里,阴的反而要升起,阳的反而要降落,感觉像反重力似的。
的确就是反重力。
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因为相对性。
相对于人来讲,大自然,天地是静止的,而人是活动的,所以机制是相反的。
《道德经》中说的:反者,道之动。道理很深啊。
还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话,也是值得思考,说的都是真理。
在天地那里是阳升阴降,在人体那里是阳降阴升;
进一步看人体的大循环,任督两脉的循环,却是阳升阴降,任脉为阳,督脉为阴,任督小周天运行路线,其基本路径为:下丹田-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鹊桥-重楼-中丹田-下丹田。
如下图:
可以简单的理解,人体就是一个小天地,小世界,小宇宙,而任督两脉就是十二经络的的天地。
天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动静也是相对的概念。
以上的解释,基本可以把人体五脏六腑阴升阳降,和任督两脉,大自然的阴降阳升说清楚。
关于人体的脾胃,为什么是脾升胃降,还有一层解释。
在八卦中,把脾对应坤土,把胃对应艮土。
坤土为大地之土,象征大地,大地上的生物只会上升,或者最终停留在大地上,不能再下了;
艮土为山川之土,象征高山,高山上的东西,一点失去支撑点,就会滚落到山下,就像食物消化排泄一样,只能往下走,如果不能往下走,人体就生病了,呕吐了。
就是这样的道理。
本文由隐士申子源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