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小林总是很忙碌,平时她可是我们闺蜜群里的活跃分子,没了她群一下子安静,大家都很好奇她去做了什么。问了才知道,原来小林专门去听网络课程,想要了解孩子的行为,因为她觉得自己越来越不懂自家孩子丁丁的行为了,她总是想着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却越是看不懂了呢?
小林说:以前孩子小的时候,只会哭、叫、喊,那个时候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简单和单纯,我也是可以慢慢理解孩子的意思,孩子也总是很依赖我,但是等到孩子开始上小学,我却感觉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在有时候真的搞不懂孩子的行为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说了也没效果的,真是搞得大家都很累,所以我现在专门去听课,了解孩子的行为规律,多了解孩子一点。
其实这都是很多父母会遇到的问题,在父母看来,有时候孩子的行为总是让人无法理解,回到家干嘛就直接躲起来、为什么在大人面前表现那么扭扭捏捏,为什么孩子就没一点像父母的地方,这个时候父母就会忍不住说到:我家孩子就是比较内向她都是不喜欢说话的我家孩子一点都不大方怎么就不像你家孩子那么讨人喜欢呢。
其实孩子都是有自己的行为特征,并不是其他小朋友能够完成的孩子也能做到,有些东西是孩子天生的,不是说想改变就能轻易改变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说不要总是说孩子的行为难懂,是你根本还没有好好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还是照样按照自己固有的想法来看待孩子,那么你永远就无法读懂孩子。
孩子的行为都是千差万别,虽然在特定阶段孩子会出现同样的行为,例如青春期的叛逆,但是影响孩子行为的因素太多了,如性格、家人、环境等,这些都是导致行为差异的因素,这一回我们就来聊聊气质类型,孩子的气质不一样,行为也是不同。
孩子的行为:有“章法可循
父母总说孩子的行为太难懂,不知道如何和孩子进行更好的沟通,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代沟。实际上,并不是孩子的行为不对,而是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或总是拿其他孩子当做模板。
其实孩子的行为是有章法可循的,这个需要父母改变固定思维。孩子的行为之所以难懂,实质上是父母不了解孩子行为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孩子总是会出现不同的行为习惯。
遗传因素:基因的影响。首先,影响孩子行为的就是与生俱来的基因,这些都会形成孩子独有的性格和气质,性格不同、气质类型的差异都会让孩子出现不同的行为。
家庭教育方式的潜移默化。家庭教育方式能在很大程度引导孩子的行为,如果家庭采用积极、温和的方式,那么孩子自然就能形成积极的心态、温和的性格,遇到问题不是总是很急躁。
周边环境的影响。孩子接触的人群、生活的环境、接触的媒体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引导作用,好的榜样和良好的社会氛围能够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孩子。
影响孩子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遗传因素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因为这让孩子有了不同的性格和气质,这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格能够做稍微的改善,但孩子的气质却不能轻易地改变。那么,气质类型究竟是什么呢?有哪些类型?这会怎样影响孩子的行为呢?
气质类型:给孩子“分类
有时候父母总是说孩子的脾气很怪、行为也很奇特,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自身气质影响的,不同气质的孩子行为上也千差万别。所谓气质,指的是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上的特征,与神经活动相关联,主要是受到遗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后天难以进行改变。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苏格拉底的气质理论,将人的气质类型分成4种类型,分别是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与胆汁质,我们来了解一下。
粘液质:沉稳粘液质的宝宝相对来说性格更加沉稳,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强,有更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做事也有条理和计划。但孩子会过分隐忍或是抑制自己的情绪,比较缺乏主见,所以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想着回避,不愿意正面问题,习惯性地考虑别人的行为和想法。
抑郁质:敏感这种气质的宝宝比较敏感,这也就说明孩子更善于发现。但是情感也比较脆弱、敏感,容易情绪化、多愁善感。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显得比较内敛,不善于交际,更渴求高安全感,进入新环境的时候容易感到不安。
此处的抑郁并不是否定含义,而是指孩子不善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相关心理研究指出,抑郁质的孩子实质上有着较高的天赋,能够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