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朋友是个不折不扣的“冒失*”,他们经常由于冒冒失失而把家人吓一跳。比如冒冒失失地冲进一家商店,不料却撞到玻璃门上,结果把门给撞碎了,缝了好多针。还比如上课时,他们经常一时冲动大声打断老师的话,让老师很不高兴,还经常对同学说一些冒失的话。有一次,同桌小可悄悄地跟他说:“你看,老师里面的衣服穿反了,好傻啊!”小志立刻大声地说:“小可说老师的衣服穿反了,好傻。”结果闹得小可和老师都不高兴。
你的孩子是否也是这样的一个“小冒失*”,让你大伤脑筋呢?生活中,这样爱冲动鲁莽的孩子并不少见。有的父母为此大伤脑筋,没少打骂孩子;也有的父母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并不放在心上。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冲动鲁莽,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分析孩子为什么冒失?
冒失鲁莽,主要指孩子做事粗鲁、草率、莽撞、不慎重等,表现为急躁、马虎、冲动,考虑问题不全面。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冒失鲁莽的人,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多麻烦或伤害。但这种气质倾向,往往也有着做事勇敢、果断的特点,只要父母引导得好,完全可以变缺点为优点,让孩子既有勇又有谋。具体说来,造成孩子冒失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先天的气质所决定的
气质就是我们平常俗语中的“脾气”或“性情”。一般分为4种,分别是胆汁质(斗士型)多血质(活泼型)黏液质(安静型)和抑郁质。胆汁质的孩子,具有感受性弱,反应性和主动性强的特点,兴奋比抑制更有力量,情绪亢奋度高,反应速度快,外向,易激怒、暴躁。
2、生活经验不足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对事情缺乏应有的了解。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没有预见,往往事情还没有经过大脑,就已经发生了。
3、自我中心
有些孩子过于自我中心,做事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别人。自己一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完全没有考虑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4、争强好胜
孩子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勇气,不顾危险地去表现自己,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5、不懂礼貌。
孩子的部分冒失行为,如顶嘴、插话、不敲门等,也是不懂礼貌的表现。
具体解决要这样做:
1、引导孩子认识其危害
对于冒失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教育他凡事要动脑筋,考虑问题要周全。告诉孩子冒失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此让孩子提高警惕。例如,孩子一时冲动,想要说某句话,父母就应该提醒他说这句性话的一系列后果。要让孩子明白: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可能很复格好杂,因而要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想自己是否可以承受,然后再行动。例如,诉孩子,当你很想动手打人时,先给自己一分钟的思考时间,想想会有什么后果。告诉孩子,在说一句话、做一件事之前,先要在头脑里酝酿一下后果,并养成习惯。
2、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对于冒失的孩子,父母不要每次都替他善后,而要让他自己解决他所闯出来的祸。比如说:孩子因为冒失破坏了什么东西,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向别人道歉,自己打工去赔偿那件物品。这样,让孩子吃吃冒失的苦头,孩子一定会多长点记性。
3、教育孩子不要过于自我中心
冒失鲁莽的孩子,大都有些自我中心,行事时,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这样下去,有可能会养成自私自利的毛病。父母应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例如,孩子知道了同学的一个秘密,一时兴趣就想马上把这个事说出去。此时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如果换成是你,你是不是不想让这件事被别人知道呢?如果事情发生在你的头上,你的秘密被人抖出来了,是不是会很生气、很难受呢?你是不是从此就很讨厌那个人,再也不想和他交朋友呢?只要孩子凡事换个角度想想,做事情就会理智多了。
父母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有关冒失的人的书籍、电视或者电影,讲-些有关的典故、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认识冒失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这样,孩子在看这些故事时,往往还会为主角着急,认为他们不该就这样轻信别人,不该匆忙做出决定。这时父母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