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一入红楼,终生难醒红楼梦赏析持续征稿中……详情点击→征稿
作者:水云初静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
《红楼梦》第五回是整部书人物命运的“总剧透”,黛玉、宝钗无论是判词还是判曲,都是合二为一的,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句,一直以来都没有比较合理的解读,如果说“玉带林”倒着读是“林黛玉”,那么“金簪雪”又怎么解释?如果说这两句暗示了两人的结局,说黛玉是在树林上吊而死,那么宝钗难道是被埋在雪里而死,这显然也是不通的,况且,书中已经写了一个上吊而死的秦可卿,以曹公大才,是绝对不会给书中人物安排同样的结局的。其实,如果把这两句结合后面的判曲“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来解读,就很好理解了。这两句判曲是化用了一联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梅花九首》,“山中高士”赞美梅花出尘、高洁的品格,指薛宝钗;“林下美人”则赞美梅花超逸、脱俗的风质,指林黛玉。现在再回头看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不是正对应黛玉的“林下美人来”和宝钗的“山中高士卧”。而“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又含有两个典故——袁安卧雪和赵师雄罗浮山梦到梅花仙子的故事。“袁安卧雪”讲的是东汉著名大臣袁安,相传一年冬天,大雪下了一丈有余,洛阳县令出去考察,见家家都在扫雪,只有穷书生袁安家大雪封门,他在家里躺着,已经冻僵了,县令问他为什么不出去向邻居要点食物吃。袁安说:“大雪天人人都在饥饿中,我就不出去打扰别人了。”可见袁安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也就是一位高士,因此曹雪芹也是借此典故赞美宝钗是一位“高士”。但有很多读者却不以为然,认为《红楼梦》的创作主旨是“要看反面,不能只看正面”,称宝钗为“山中高士”不是赞美,而是反讽。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就要先来弄清楚“高士”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几种含义。高士,也可以称为隐士,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淡泊名利,尤其不想当官,虽然学富五车,却喜欢装傻卖愚,本想低调隐居却偏偏扬名天下,甚至流芳百世。比如“许由洗耳”的故事,许由是“隐士鼻祖”,当年尧寻找继承人,听说许由是大贤者,便去寻访,中途碰到另一个贤者巢父,便想将王位禅让给他,巢父不受。尧继续寻访许由,许由躲进深山,尧也追到了深山,对许由说了禅让之事。许由听完觉得被污了耳朵,就跑到河边洗耳朵,被放牛的巢父看到了,问其何故,许由便说了缘故。巢父说他:“你既然不接受就干脆躲进深山就是了,还非要跑到这里装模作样的洗耳朵,还告诉别人原因,你这不是故意让别人知道吗?”再比如东汉的隐士严光,他是刘秀的好友,刘秀多次招他入仕,皆不受,隐居在富春江边,但他在富春江的沼泽中反穿着羊皮袄用直钩钓鱼,举动如此怪异,刘秀一下子就找到了他。故而,历史上的很多隐士都是借着“隐士”之名和一些特立独行的举动沽名钓誉,以示自己品性高洁。那么,阖府上下,人人夸赞的宝姑娘到底是真的如此完美,还是刻意打造的人设呢?都说曹公偏心,为黛玉安排了一个犹如仙子下凡的出场方式,宝钗的出场却是由打死人的哥哥薛蟠带出,这个哥哥不但顶着人命官司,还顶着“呆霸王”、“薛大傻子”的名头,有这样的哥哥,妹妹能好到哪里?可偏偏曹公笔锋一转,写了一个和哥哥天壤之别的宝钗:父亲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比哥哥薛蟠高过十倍,且非常懂事,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便不以书字为要,只留心针黹家务,为母亲分忧。她的才能堪以入宫待选才人、赞善之职,陪侍公主等读书。写蟠的不堪,正是为了衬托出宝钗的不凡。薛家是皇商,位列四大家族之一,但中国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商人虽然富有,却地位低下,“皇商”也是“商”,商人的本质是豪奢骄纵,所以薛蟠打死人却视为儿戏,自以为“花上几个臭铜没有什么不了的”。“拜金”是商人的标签,但宝钗却是整个大观园中最简朴的。薛姨妈说宝钗“古怪着呢,从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宝玉去梨香院,发现宝钗:“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儿,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的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凌子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上去不见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少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衣服是半新不旧,色调淡雅,不施脂粉,不描眉,不涂口红,完全素颜,表面看上去非常朴素,但摘金锁时,解开衣扣,里面穿的却是大红袄,一艳一素,形成鲜明对比,分明表示宝钗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邢岫烟进入大观园,住在迎春那里,因为迎春懦弱,邢夫人视钱如命,岫烟的月钱既要贴补父母家用,又被紫菱洲的婆子们勒掯,寒冬刚过,就不得不把棉衣当了,但宝钗却发现她戴着一块玉佩,知道不可能是她自己的,于是问谁送的,岫烟回答是探春送的。宝钗便借着这块玉佩发了一通议论,说:“这些装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你看我一应从头到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而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着,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我们家,这些没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宝钗这段话有两个意思,第一,这些富丽闲妆都是外在之物,是没用的东西,像我这种有内涵的,不需要;第二,虽然我们家现在不比从前了,但这些东西还多得很,我不戴,是低调,不是没有。宝钗说这话正好照应了薛姨妈说的“宝丫头从来不爱花儿粉儿的”,但元春赐了红麝串,宝钗不但立马戴上,还跑到王夫人房里,有意无意地一露,引得宝玉要看。如此心口不应,真让人猜不透这宝姑娘的心思。宝钗不但衣着朴素,就连居住环境也是要多俭省就多俭省。贾母陪刘姥姥游大观园,来到蘅芜苑,发现屋子里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极简风,顿时让贾母不高兴了,薛姨妈赶紧解释,说:“她在家里原也不大弄这个。”贾母说虽然如此,但来个亲戚看着不像话,而且也忌讳。意思是你宝钗住在我们家里,房间简单到简陋,知道的是你自己愿意这样,不知道的就是我们舍不得给;再者说年纪轻轻的姑娘,弄得屋里比守寡的李纨房里还素简,的确忌讳。果然,作为亲戚客人的刘姥姥在黛玉和探春屋里,不住口地夸赞,在宝钗这里一句话没说。薛姨妈说宝钗“不大弄这些东西”,是宝钗不善于打理,装饰房间吗?当然不是,她是刻意为之,目的就是表现自己与众不同,赢得一个简朴的好名声。另外宝钗还一直以一个“藏愚守拙”,温良谦和的形象出现,这也是一个“高士”该有的品行。比如,她脾气好,小丫头子都喜欢和她玩;她情绪稳定,不像黛玉爱使小性儿,唯一的一次发火是宝玉把她比作杨贵妃,惹得她“借扇机带双敲”,但也是点到为止。不过,“滴翠亭事件”,宝钗的表现却让人惊掉下巴。她去找黛玉,半路看到一对玉色蝴蝶,忍不住少女心大发,一路追扑,到了滴翠亭下面,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说话,一向以淑女形象示人的宝钗,却做起了“偷听”的事儿。“偷听”也倒罢了,又怕小红发现自己“偷听”,竟然在她们推窗的一瞬间急中生智,来了个“金蝉脱壳”,直接把“偷听”事件推到了黛玉的身上。虽然此处“脂批”百般回护宝钗,但还是让读者怀疑她故意嫁祸黛玉之心。这可不是一个“高士”应该做的,而且小红是宝玉的丫头,宝玉都不认识她,负责管家的凤姐也不认识她,宝钗却“深知”小红是个“眼空心大,刁钻难缠”的人,这和她平时的藏愚守拙,不干己事不开口的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宝钗看上去人畜无害,实际心机深沉,她生活上有许多“古怪处”,和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隐士、高士一样,特立独行。她嘴里说着要低调,却处处爱表现:劝宝玉喝冷酒的害处;教给惜春画画;教导黛玉不要看“闲书”,以免“移了性情”,她自己却什么都知道;她藏愚守拙,却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远大志向;她写“咏蟹诗”讽刺那些道貌岸然却横行霸道的官吏,却总是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由此可见,曹公称宝钗“山中高士”,表面上是赞美,实际却是反讽,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是也。
-往期推荐-
1、一个真实的薛蟠:《红楼梦》最可深交的人
2、尤二姐之死,谁的错?
3、麝月: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4、《红楼梦》:尤氏姐妹竟是塑料姐妹情?
5、《红楼梦》中的情侣们:最好的爱情,两情相悦
-作者简介-作者:水云初静,闲来无事读书,心有所感写文。爱诗词,更爱《红楼》。个人公号:水云初静(ID:chongyue)。本文首发于红楼梦赏析(ID:hlm),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夕瑶:)。
红楼梦赏析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与君相逢,平生之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