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师这样表扬学生,效果会更好不妨试试 [复制链接]

1#

教师表扬学生,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给予好评和赞美。恰当而准确的表扬,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使大家产生一种羡慕、向往的心理。相反,那些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表扬,有时不但不能起到鼓励作用,反而会使教师威信下降,增加学生的不信任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表扬方式和语言技巧,力求取得最佳思想教育效果。教师要讲究表扬学生的艺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实事求是,避免成见。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关键是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真诚可信,要有客观标准或事实作依据,应多表扬学生的具体事,少表扬学生个人本身。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如果教师用夸张的语言,以虚伪的表情,对学生进行不当的表扬,会导致被表扬学生形成自负、自夸的心理,使其他学生也会产生不服气的想法。同时,教师表扬学生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要避免成见,绝不搀杂个人的好恶感情,尤其是对那些“双差”的学生,万万不可抱有成见,要随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就是对个别屡犯错误而又不改的学生,也常常可以从其身上找到“敢于大胆承认错误”这样一条与错误同时存在的“优点”,并对其“优点”,加以肯定,从而使这样的学生感到有奔头,有希望,增加改正错误的信心。

2、注意调整心理平衡,促进学生的团结。心理平衡是同学之间保持友谊,互相团结的一种必要心理因素。表扬一些学生,尤其是表扬个别学生干部,影响其他学生的心理平衡,原因是这些被表扬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往往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着。如果表扬不当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抵触情绪,而达不到表扬的目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表扬一个学生所在的集体,比表扬这个学生本身的作用更大。比如,某个班级的体育委员,在一次校田径运动会中,他很成功地组织本班同学参加了这项活动,并取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田径竞赛项目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事后,该班主任在全班总结大会上,本应该很好表扬一下这位体育委员的工作成绩,可是,这位班主任没有那样做,却在大会上对体委的工作仅仅做了简要的肯定,着重表扬了其他班干部和同学是如何如何支持体委工作的,并说“我们在这次运动会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该班主任这样做的好处,能使全体同学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心理上的平衡,为下次开展集体活动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3、时机要恰当,分寸要适中。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长处,了解他们每一细微的进步,进而及时而适度的表扬常常是学生思想转变、前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过早地表扬“尖子”,由于“火侯”不到,“尖子”容易被掐,“尖子”感到痛苦,也不会达到使其他同学效仿的作用。在“火侯”不到时,教师就当着手建立健康的舆论,当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时,同学们对“尖子”的模范行为认可了再表扬“尖子”,这时候,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果教师对某件事情表扬得过晚,事过境迁,就更容易使学生的良好思想和行为由于得不到及时强化而消退,正确的东西就不能得到发扬光大,榜样的作用也就显示不出来。与此同时,表扬的语言也要适中,要讲究分寸。既不要千金难买,又不要一钱不值。说少了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平感;说多了,无根据地拔高,又容易使学生产生虚伪感、不安感。比如,教师在表扬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时,应不拔高,不硬树,不掺水分。所以作为教师要表扬一个学生,应该首先认识到,表扬并不是一种教育过程的结束,而是种教育过程的新起点,不要为表扬而表扬,应预想到表扬的客观效果。

4、方式有别,以理服人。要使表扬学生取得良好心理效应,其方式必须因人而异。因为被表扬的同学之间的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思想水平高;有的学生思想水平低;有的学生气质倾向胆汁质;有的学生气质倾向粘液质。从心理学角度讲,对不同思想水平和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对表扬方式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对倾向多血质的或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的学生,根据其适应性强,易激发的特点,可采取公开或热烈的表扬方式;对倾向抑郁质的或思想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根据其敏感性强和爱面子的特点,可采取含蓄和委婉的表扬方式。当表扬的方式确定以后,表扬过程还要以理服众,要通过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其道理。只有这样实施表扬,才能使人既听得见,看得着,又想得开,行得能;既知人知事,又通情达理。比如,有时学生做了一些好事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自己却不一定能清楚地认识其重要意义。这时教师的表扬就不应就事论事,只停留在事件本身,而应进行理论分析,使其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让同学们通过一件件小事窥见一颗颗美好的心灵。这种表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